中風手部精細動作手指復健,三個關鍵可協助動作恢復 ─《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中風手部無力別灰心,三個關鍵助復原《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腦中風發生後,手部精細動作是比較困難的部分,其神經支配複雜,讓人能做出細膩的動作,如彈鋼琴、縫紉。正因神經網絡複雜,中風後的手部動作恢復也會較具挑戰,但透過適當的訓練,還是有機會慢慢找回那些原本熟悉的動作

中風手部復健,精細動作的基礎─手腕、翻掌和手指

腦中風後,許多人都只關注手指的無力與緊繃,但其實在執行彈琴、縫紉等手部精細操作時,還需要手腕與翻掌等動作配合,如果手腕與翻掌不夠流暢,也會影響到手部操作的動作。

下面透過幾個實例,介紹中風後可能會出現的手部障礙,並且教導讀者如何透過運動加以改善,讀者們可以先試看看自己能否做到這些動作,鎖定動作不佳的部分加以練習,除了有找回動作的正向效益之外,也可以避免關節攣縮的問題。若已經做得很好,當然也可以再多做一點,讓自己更加進步。

手腕總是不靈活,該如何訓練?

葉阿姨中風前是某公司的文書人員,有天,疑惑地問我:「老師,手腕如果不練好,手指是不是也會受限制?」我訝異的說:「阿姨,你怎麼會注意到的?」葉阿姨回答:「我那天練習拿辦公桌上的迴紋針時,發現手腕垂垂的,手指比較不好開合,如果手腕撐起來,手指的動作會靈活一些。」

阿姨的感覺是對的,後來,我們發現葉阿姨的手腕可以微微的上翹跟下垂,所以教她左右彎手腕式、翹手腕式,經過數個月的練習,葉阿姨的手腕動作變得更流暢,連帶手指動作都有進步。

手腕下垂不是好動作,建立手腕關節活動度為首要目標

手腕的動作比較小,在治療過程中,多數的人會忽略手腕,但手腕動作的確是會影響手指的抓握。您可以試看看,當手腕下垂時,手指會不自主地開啟,干擾抓握的品質,所以無法有效控制手腕,手指的動作將受到很大的限制。手腕下垂不是很好的動作表現,可以透過撐起手腕甚至上翹的動作,來加強手腕的動作。

中風復健-手腕上翹

中風手部復健,手掌不太會翻動該怎麼訓練?

劉媽媽平常問題不太多,總是默默的復健,有天,她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老師,我現在可能連門都開不了。」經過詢問,劉媽媽說她發現她的手掌無法翻動,擔心以後連用鑰匙開門都做不到,所以有些灰心。

我評估後教了她一招手掌翻動式,讓她自己練習,半個月之後,劉媽媽的手掌竟然可以微微的翻動。

透過前臂帶動手掌翻動

手掌的翻動其實是來自於前臂的轉動,所以可算是一種手臂的強化運動,我們可以練習,以前臂出力將手腕一起翻過來,此時要注意手腕放輕鬆,跟著轉動不要過度用力,避免緊繃狀態下無法順利翻動。

中風復健-翻掌向上
中風復健-翻掌

中風手指復健,可以如何練習?

手指有許多小關節,在初期軟癱的情況下,手指分開運動很沒效率,所以建議一開始可以透過像握拳、放開的方式,將全部的手指一起活動,使手指頭同時彎曲,接著伸直。

中風手指痙攣嚴重,可以如何改善?

顏先生是一名廚師,中風後右手受到嚴重的痙攣干擾,讓他遲遲無法回歸職場,因此我先幫他製作了手部副木供其穿戴,再加上R.I.P 拉筋式,經過半年的治療,顏先生的手指痙攣改善了,甚至還可以稍微做出手指伸直的動作,讓他非常有成就感。

對抗手指痙攣仰賴拉筋、運動以及副木穿戴

手指痙攣處理的原則仍是主動運動搭配被動的拉筋,多數的情況,手部的痙攣是手肘、手指一起出現的,因此典型的痙攣患者,手肘、手指都會受到干擾,痙攣處理的原則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處理手肘問題時,也能一併改善手指的痙攣。

針對手指的痙攣,臨床上常會利用靜態(休息)型副木(Resting Upper Splint)給予正確的擺位,進而對抗手部的痙攣,這類副木可以透過復健科醫師轉介,由職能治療師為患者量身製作,是健保給付的器材,可有效預防關節變形。

腦中風休息性副木

另外也可以選擇使用拉筋型矯具,提供手指適當強度的拉筋,脫下後搭配手指主動運動,像是握拳運動等,可以有效減緩手指張力的影響

此外,動態型副木則是透過有彈力的纜繩牽拉手指,進而讓患者加強手指的動作,已在許多研究中被證實,對於手部痙攣問題有良好的療效,只是因製作的難度較高,並非每個院所都能為患者製作,建議先上網搜尋哪一家醫院有相關資源,再行前往製作,避免白跑一趟。

如果目前不方便製作動態副木,也可以從簡單的訓練器具開始。

例如「手指開合夾」就是一個實用的訓練工具,能幫助手指進行開合練習,特別適合在家中反覆訓練、提升控制力。

這些工具屬於訓練的輔助選項,建議依據治療師專業評估,依個人狀況評估使用挑選適合的輔助工具。

這類器具多半具備彈性回彈結構,使用時可以讓手指練習「主動握拳 → 放鬆 → 張開」的循環,幫助誘發伸直動作,並觀察手部張力的變化。

訓練時可將前臂放在桌面上,避免肩膀出力干擾,讓注意力集中在手指控制上。

這不是每個人都必須使用的器具,但若覺得在手指張開方面特別困難,它可以是一個值得嘗試的輔助選項。若想了解是否適合你目前的訓練階段,也歡迎討論更多應用方式與建議。

除了上述矯具以外,手指肌肉張力緊繃的人可以先參考這篇:中風復健面對肌肉張力,不要對抗它 ,配合手指被動關節運動手指動作誘發與訓練的文章

除了上述動作訓練,也有一些患者會搭配輔助器具,加強手部功能性練習,例如「抓握助手」就是一個實用的輔助方式

這些工具屬於訓練的輔助選項,建議依據治療師專業評估,依個人狀況評估使用挑選適合的輔助工具。

抓握助手 – 結合功能性訓練

某些患者會搭配可固定筆、叉子的訓練輔助器具,在治療師指導下進行手臂操作練習,像是畫線、模擬進食等。這些訓練方式可以增加動作參與度,也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更實用地練習動作控制。

畫線-訓練手臂平移翻掌控制

使用叉子進食-訓練手臂就口動作

使用湯匙進食-進階訓練手臂就口與翻掌控制

當我們的手還沒辦法主動動起來,也別灰心,其實光靠「想像」與「觀察」也能幫助大腦練習動作。
像是鏡像治療、心像訓練,就是很棒的方式,幫助大腦重新連結動作的感覺,默默在腦中播下復健的種子。

中風鏡像治療、心像練習助復原

其實腦中風的復健訓練就是在訓練大腦,而透過鏡像治療心像練習則是可以讓動作訓練更加有效率唷!

上肢遠端訓練需要耐心與專注。要提醒大家,所有的動作都應以日常生活功能為目標,重點不在於你的手指能動得多快,而是要有實際的用途。就像手指訓練,最終能運用在像是轉遙控器、拿餅乾吃等生活技能上,這才是復健的主要目的。

中風後的手部復健,從基礎的手腕活動,到翻掌控制,再到手指張力與協調訓練,都是日常功能恢復的重要環節。

有些人從簡單的放鬆練起,有些人則從較大動作開始,方向雖不同,目標都一致 ── 讓這隻手,重新回到生活中,做回我們想做的事。

不用一次做到完美,只要每天願意多動一點,身體和大腦就會記得。

手的改變,也許沒那麼快,但每天累積,就是最強的復健力量。

以上內容摘自《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ℹ️
本文內容為復健練習經驗與教學分享,僅供參考,無宣稱療效。 實際情況請依照您個別的復健醫療團隊建議進行。 如對中風復健學習有進一步討論的需要,也歡迎透過社群私訊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