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覺得長輩最近忘東忘西,不只健忘還脾氣變怪?別以為這只是單純變老,這很可能是失智症在作怪!它不只是記憶力出問題,更會影響判斷、情緒,甚至整個人都變了樣。
這篇懶人包不像教科書那麼硬梆梆,而是要帶你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一次搞懂失智症到底是什麼、會遇到哪些狀況,還有我們這些照顧者,到底能怎麼辦!
一、 什麼是失智症?它跟一般健忘有什麼不同?
常常聽到人家說「他老了啦,老番癲!」但失智症(Dementia) 跟單純的老化健忘,其實差很多。它是一種大腦慢慢「壞掉」的病,而且會越來越嚴重。
- 不只忘記: 不像你偶爾忘記車鑰匙放哪,失智症會讓你連煮飯步驟、怎麼算錢,甚至回家的路都忘記。更可怕的是,連脾氣、個性都可能大變樣!
- 影響生活: 以前輕輕鬆鬆能做的事,現在變得困難重重。像是自己洗澡、穿衣服、出門買東西,都可能搞不定。
- 只會變差: 這個病很麻煩,目前大部分都無法完全治好,只能想辦法讓它「慢一點」,不要那麼快惡化。
二、 失智症常見的類型有哪些?
失智症不是只有一種,常見的有這幾種:
- 阿茲海默症:
- 最常見! 大部分失智症都是這種。
- 症狀: 一開始就是「金魚腦」,最近發生的事記不住。後來會連話都說不好、判斷力也變差,情緒脾氣也跟著來。
- 進程: 慢慢發病,然後就一路退化。
- 血管性失智症:
- 跟中風有關! 腦子裡的血管塞住或破掉,腦細胞就死了。
- 症狀: 狀況可能像「溜滑梯」,突然變差一截,停一下,又突然變差。可能會伴隨手腳不靈活,看是哪邊腦子受損。
- 進程: 看血管問題嚴不嚴重,可能會突然中風後就發病。
- 路易氏體失智症:
- 症狀多變! 除了腦袋退化,還會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幻覺),手腳也會抖、變僵硬,像巴金森氏症。白天好好的,晚上又「秀逗」,睡覺還會亂動、說夢話。
- 進程: 狀況時好時壞,比較難預測。
- 額顳葉型失智症:
- 個性大變! 早期會變得衝動、沒同理心、重複做同樣的事,或者說話卡卡、詞不達意。記性可能還好,但整個「人」都變了。
- 進程: 退化速度通常比較快。
三、 失智症常見症狀:長輩開始「怪怪的」?這些徵兆要小心!
發現長輩有這些狀況,別只是當作「老了」,趕快帶去看醫生:
- 記憶力變超差: 老是忘記剛發生的事,同一句話問了又問。
- 處理事情有困難: 以前會煮菜,現在連水煮蛋都搞不清楚;以前會算錢,現在連菜市場都算不清。
- 說話卡卡: 講話講到一半,突然不知道要說什麼,或是重複一樣的話。
- 分不清時間地點: 搞不清楚今天是哪一天,甚至在家裡也說「要回家」。
- 判斷力錯亂: 大熱天穿毛衣,或輕易被詐騙集團騙走錢。
- 解決問題卡關: 簡單的計畫都想不出來,腦袋轉不動。
- 東西亂放: 把眼鏡塞冰箱,把遙控器放米缸。
- 脾氣情緒大改變: 變得多疑、固執、容易生氣,或突然很冷漠。
- 個性走鐘: 以前很愛社交,現在變宅男宅女;以前沒什麼怪癖,現在突然愛亂藏東西。
- 什麼都不想做: 對以前喜歡的興趣都沒勁,懶洋洋的。
小提醒: 如果長輩有兩三種以上,而且持續一段時間都這樣,別再等了,趕快帶去醫院掛神經內科或精神醫學部(身心科)檢查!
📖 失智警訊:失智症前兆!十大警訊!開始忘東忘西就是失智了嗎?
四、 失智症與憂鬱症:別把「假性失智」給誤判了!
有時候長輩看起來反應遲鈍、不愛說話、記性不好,不一定是失智症,很可能是憂鬱症搞的鬼!這在醫學上叫「假性失智」。
- 怎麼分? 憂鬱症引起的認知退化,通常情緒會明顯低落、提不起勁、對什麼都沒興趣,而且病程進展通常比失智症快。失智症則通常是「忘記自己忘記了」,而憂鬱症患者可能會很清楚自己記性變差。
- 提醒: 如果長輩除了記性差,還伴隨明顯的情緒低落、悶悶不樂、甚至不想吃飯睡覺,務必同時向醫生說明,排除憂鬱症的可能性。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一旦改善,認知功能也會跟著恢復喔!
五、 年輕型失智症:不是老了才會得,中壯年也要警覺!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其實,65歲前發病的就叫年輕型失智症。這對家庭的衝擊更大,因為可能患者還在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和照顧壓力都會爆棚。
- 提醒: 如果發現中壯年親友出現異常健忘、個性行為突然改變、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對家人變得冷漠或衝動,千萬別以為是壓力大或更年期,也應及早就醫評估。
六、 失智症診斷與就醫流程:該看哪一科?
及早發現,才能及早介入!
- 初診掛號: 找大醫院的神經內科或精神醫學部(身心醫學科),有些醫院還有專門的失智症門診或共照中心,會有人手把手幫你。
- 醫生會問很細: 醫生會像偵探一樣,問你長輩以前的病史、生活習慣、有沒有哪裡怪怪的。還會給長輩做一些「腦力測驗」。
- 照腦部: 可能會安排照腦部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MRI),看看腦子有沒有萎縮或血管問題。
- 抽血: 有些其他病也可能引起認知障礙,抽血是為了排除這些可能。
- 確診與治療: 全部檢查完,醫生就會告訴你結果,然後開藥或建議其他治療方式。
七、 失智症的分級與照護重點:輕、中、重度,照護策略大不同!
失智症通常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症狀和照護需求都大相逕庭,照顧者的介入重點和生活安排技巧也隨之調整。
1. 輕度失智症:記性差、開始迷糊,但仍可獨立生活
- 長輩的表現:
- 記憶力: 最明顯的是記不住近期發生的事,常常重複問話、重複購物。
- 生活功能: 仍可獨立處理大部分日常事務,如洗澡、穿衣、吃飯。
- 情緒: 可能會因為忘記而沮喪、焦慮,或變得多疑,覺得東西不見是被偷了。
- 介入重點與生活安排:
- 延緩退化黃金期: 鼓勵長輩多動腦(拼圖、下棋、學習新技能,如簡單的烹飪或手工藝)、多運動(散步、簡單體操)、多社交(參與社區活動、與朋友聊天)。
- 居家環境優化: 物品固定擺放、減少雜亂,並在常用物品上貼圖示或文字標籤,幫助長輩降低混亂感。
- 溝通技巧: 對於重複問話或妄想,不爭辯、不否定,用溫柔語氣轉移注意力或順著長輩的情緒回應。
- 社會參與: 讓長輩白天去日間照顧中心(日照中心)參與活動,不僅提供認知刺激,也能讓照顧者喘息。
- 安全預防: 留意長輩是否有走失風險,可佩戴防走失手鍊或使用 GPS 定位裝置。家門口可設置簡單提示或防盜設施。
- 建立規律作息: 固定起床、用餐、活動、就寢時間,讓長輩感到安定。
2. 中度失智症:混亂加劇、日夜顛倒,需部分協助
- 長輩的表現:
- 記憶力: 長期記憶也可能受影響,對家人名字或身份開始混淆,更常認不得時間、地點。
- 生活功能: 逐漸需要協助,例如穿衣搭配、個人衛生、煮飯、金錢管理等可能變得困難。
- 行為情緒: 精神行為症狀(BPSD) 更明顯,如遊走、躁動不安、攻擊行為、幻覺、妄想、日夜顛倒等,可能讓照顧者身心俱疲。
- 介入重點與生活安排:
- 耐心與彈性: 這是挑戰最大的階段,照顧者的耐心會被嚴重考驗。隨時調整應對策略,不求完美。
- 居家安全強化: 加強居家安全(瓦斯鎖、門窗安全鎖、防跌設施)。危險物品(刀具、藥品、清潔劑)必須收妥。
- 藥物協助: 與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密切配合,調整藥物以控制BPSD,減少躁動、幻覺等。
- 適度約束: 在必要時(如長輩想拔鼻胃管、有自傷或傷人風險),經醫師評估後,可能需要適度的身體或環境約束,但必須謹慎評估其必要性與倫理考量。
- 善用長照2.0: 大量申請居家服務、喘息服務,減輕照顧負擔。若居家照顧困難,可開始評估安養機構或護理之家。
- 溝通技巧: 使用簡單、具體、重複的詞語溝通,多用非語言(肢體、表情)來傳達關愛。
- 活動調適: 安排適合中度長輩的活動,如簡單的家務(摺毛巾)、聽老歌、看舊照片、戶外短程散步。
- 飲食調整: 若有吞嚥困難,可將食物切碎、煮軟或製成泥狀,避免嗆咳。
3. 重度失智症:臥床、失語,需完全依賴照顧
- 長輩的表現:
- 記憶力: 大部分記憶喪失,可能完全認不得親近家人。
- 生活功能: 無法自理生活,需要完全仰賴他人協助餵食、洗澡、穿衣、大小便。
- 語言: 幾乎喪失語言能力,可能只會發出聲音或簡單單詞,甚至失語。
- 身體機能: 吞嚥困難、肢體僵硬、臥床,易發生壓瘡、肺炎、泌尿道感染。
- 介入重點與生活安排:
- 維生照護: 重視營養攝取(可能需評估鼻胃管餵食)、口腔護理(預防感染)、皮膚照護(預防壓瘡,定時翻身、使用氣墊床)、排泄管理(尿布、導尿)。
- 舒適照護: 維持長輩的身體舒適,減輕疼痛,給予溫暖的身體接觸(撫摸、按摩、輕柔對話)。
- 尊嚴維護: 即使長輩無法溝通,也要持續給予尊重。多放輕柔音樂、播放長輩年輕時喜歡的節目,營造熟悉且溫馨的氛圍。
- 環境感官刺激: 雖然臥床,仍可透過視聽覺(窗外風景、輕音樂、說話)和觸覺(輕柔按摩)給予適度刺激。
- 大量運用長照資源: 由於人力需求高,外籍看護或專業機構(護理之家、長照機構)會是重要的選項。
- 安寧照護準備: 與醫療團隊討論安寧療護的介入,確保長輩在生命末期能有尊嚴、無痛苦地離開。
📖 問題行為:失智照顧,長輩問題行為怎麼辦?
📖 居家環境:失智症照顧,失智友善居家環境
📖 失智互動:失智症照顧,長輩溝通互動原則
八、 失智症的照護與資源運用:你不是一個人!
無論長輩處於哪個階段,照顧者都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從情緒疲乏到經濟壓力,再到手足意見不同的家庭張力,這些都是真實的考驗。
- 藥物治療: 雖然大部分失智症無法治癒,但藥物能幫助延緩病程,改善認知功能或控制精神行為症狀(如妄想、躁動)。務必與醫師配合,定期回診調藥。
- 非藥物治療: 這是失智症照護的核心!包括認知訓練、懷舊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現實導向、運動、飲食調整、環境改造等。這些都能幫助長輩維持功能、改善情緒。
- 政府幫你忙:長照2.0!
- 居家服務(居服員): 到府協助身體照顧、家務協助。
- 日間照顧中心(日照中心): 白天提供長輩社交、認知活動,讓照顧者能喘息。
- 喘息服務: 讓你短暫放假,由專業人員接手照顧。
- 交通接送、輔具補助: 政府也有補助交通費或買輔具。
- 怎麼申請? 直接打 1966 長照專線,他們會派人來評估,依長輩失智程度核定長照等級與給付額度。
- 外籍看護: 若長輩失能程度較高,需要全天候照護,可考慮申請外籍看護協助。
- 失智症專屬資源: 各縣市失智症協會、失智共照中心,提供專業諮詢、家屬支持團體、講座課程等。
- 照顧者自我關懷: 這條路很辛苦,照顧者自己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尋求心理諮詢、加入支持團體、定期讓自己喘息,才能走得更長遠。
九、 預防與延緩失智症:越早開始越好!
雖然有些失智症原因不明,但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確實能降低罹病風險或延緩病程:
- 多運動: 身體動起來,大腦也會跟著活絡。
- 均衡飲食: 多攝取原型食物、深綠色蔬菜,少油炸、高糖,對大腦有益。
- 保持社交: 常常跟人聊天、出門走走,刺激大腦。
- 持續學習: 學新東西、閱讀、玩益智遊戲,讓腦袋保持彈性。
- 控制慢性病: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都會影響大腦健康,一定要積極控制。
- 充足睡眠: 好的睡眠品質對大腦修復非常重要。
失智症不是個人或單一家庭的事,它是一個社會的課題。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溫柔與力量。如果你也曾經照顧過失智長輩,歡迎在留言和我分享你的心情與故事,讓我們一起成為彼此的支持與力量!
📖 健腦運動:預防腦退化運動、避免失智症遊戲怎麼做呢?
加入我們的失智症照護互助交流社團!
你是不是也常覺得,照顧失智長輩的路,一個人走真的好孤單?那些說不出口的心酸,那些不知道怎麼辦的「狀況題」,在這裡,都有人懂!
我們在 Facebook 有一個超過三萬人的失智症照護互助交流社團,裡面有非常多像你一樣的失智症家屬和照顧者。大家會在這裡分享最真實的經驗、提供最「接地氣」的解決方案、互相打氣、給予溫暖。不論你是剛開始面對失智症,還是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很久,我們都歡迎你加入!
在社團裡,你可以:
- 問問題: 無論多小、多困擾的問題,都能得到真實的回應。
- 找方法: 許多家屬會分享他們成功應對長輩「番」行為的秘訣。
- 求溫暖: 這裡有最了解你處境的「同溫層」,讓你感覺不孤單。
- 找資源: 社團成員會分享各種實用的長照資源、醫療資訊和補助申請經驗。
點擊這裡加入我們的社團:失智症照護互助交流社團 讓我們一起,為長輩、也為自己,撐起一片天!



職能治療師、吱吱復健創辦人,《中風復健這樣做》作者。專長中風復健與帕金森動作訓練,分享實用經驗、輔具應用與長照照顧技巧(如失智、骨折、衰弱、臥床長輩復能)。
若你在復健上卡關,也歡迎透過私訊一起討論適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