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後遺症對許多人是一大衝擊,因此復健治療絕對是必要的。通常中風患者在住院期間會被安排接受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與語言治療師的專業復健訓練。返家後,仍應持續進行門診或居家復健治療,透過不間斷的訓練,才能逐步恢復身體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
重點閱讀
什麼時候該返家或繼續住院復健?
到底該繼續住院還是返家後接受門診復健,是每位家屬在患者住院期間首先會遇到的問題。
住院復健的優勢與考量
優勢:住院期間能就近接受密集的中風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專業服務,且醫療團隊能即時監測患者狀況,提供緊急應變。
考量:
轉院流程繁瑣:若需轉往專責復健醫院,流程可能耗時。
生活品質:長期住院病房環境對患者心理狀態可能造成影響。
家屬負擔:家屬奔波照顧、往返醫院,身心俱疲。
居家或門診復健的優勢與考量
優勢:
及早回家:能讓患者回歸熟悉的生活環境,有助於心理調適。
便利性:選擇住家附近的復健診所或物理治療所,可省去交通時間,方便長期持續復健。
融入生活:居家復健更能將訓練融入實際生活情境,提升復健效果。
考量:
專業評估:返家前需與主治醫師、復健科醫師討論,評估患者狀況是否適合返家復健。
居家環境準備:需評估居家環境的無障礙程度,必要時進行改裝。
復健醫療單位的選擇:健保與自費的考量
中風復健是長期且持續的過程,因此選擇適合的復健場所至關重要。
健保門診復健:便利與可近性
如果選擇健保門診復健,通常建議選擇離家近的復健科診所或醫院門診。畢竟每天往返的交通時間,長期下來也是一項很大的負擔。健保復健的優點是經濟實惠,且遍布各地,提供基礎的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服務。
中風自費一對一復健:更精準與個人化的選擇
接受健保門診復健的中風患者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復健期間治療師通常需負責多位病人,因此較難隨時提供一對一的指導。近年來,許多家屬會私下詢問是否有專門提供一對一復健的單位。這類服務通常是自費性質,但能提供更客製化與高效率的訓練。
中風自費復健與一般健保復健的差別
專屬時間:自費復健能確保你有充裕的時間與治療師溝通,詳細討論你遇到的困難,並共同設定符合個人需求的復健目標與計畫。
即時回饋與調整:訓練過程中,治療師能夠在旁提供即時回饋,隨時調整訓練內容與強度,確保動作正確與效率。
創新器材與技術:部分自費單位可能會引進較新穎的復健器材或技術,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居家功課指導:治療師會提供詳細的居家練習功課,並教導家屬正確的協助技巧,讓復健成果能延續到日常生活中。
中風復健核心目標:恢復日常生活功能與獨立性
中風復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協助患者恢復照顧自己、正常生活的能力。因此,選擇自費復健也不一定需要每天報到。關鍵在於與治療師充分溝通目前生活上遇到的障礙(例如穿衣、吃飯、行走不穩等),在治療室中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與調整,並將這些技巧帶回居家生活中實際練習。
如何尋找自費復健服務?
你可以詢問目前進行復健的單位是否有提供自費項目,或者直接搜尋自己家裡附近的「職能治療所」、「物理治療所」、「語言治療所」,許多專業的治療所都提供自費復健服務。
復健醫療診所的選擇
中風復健是長期的,返家後仍需要復健治療,所以大家都會想問哪裡有推薦的復健醫院或診所,但其實如果選擇健保門診,通常建議選擇住家附近即可,畢竟每天往返的交通時間長期下來也是很辛苦的,下面表單蒐集了許多中風家屬及患者的復健治療經驗,提供有需求的朋友參考,下方也有提供表單,推薦自己的治療院所唷!
腦中風復健治療單位推薦

職能治療師、吱吱復健創辦人,《中風復健這樣做》作者。專長中風復健與帕金森動作訓練,分享實用經驗、輔具應用與長照照顧技巧(如失智、骨折、衰弱、臥床長輩復能)。
若你在復健上卡關,也歡迎透過私訊一起討論適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