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偏癱怎麼辦?無力的患側手最好的五個復健運動!
中風肩膀無力是常見的後遺症之一,很多患者為了希望患側手快點動起來就拼命用好手帶動壞手做被動運動,反而容易受傷引起疼痛、肩關節拉傷等二次傷害,今天這篇就是要介紹幾個在家都可以做的肩關節運動!
中風肩膀無力是常見的後遺症之一,很多患者為了希望患側手快點動起來就拼命用好手帶動壞手做被動運動,反而容易受傷引起疼痛、肩關節拉傷等二次傷害,今天這篇就是要介紹幾個在家都可以做的肩關節運動!
職能治療就在亞洲樂齡智慧生活展!OT就是以「活動」為媒介,在社區帶領活動以提升高齡長者生理、認知、心理社會功能的能力,預防未來失智或失能的情況發生,並促進高齡長者族群成功老化 !
這裡是專屬於中風的臉書討論交流社團,未來關於中風復健、照護的相關資訊也會先整理在社團,還有其他病友可以互相討論,不論您是中風病人、家屬、照顧者、居服員、相關醫療人員都歡迎加入,讓我們一起交流、彼此鼓勵陪伴患者一同譜寫人生的下一篇樂章~
復健是一條漫長的路,在治療室中身旁的親友常希望鼓勵患者對著他們加油打氣,但患者聽久了以後似乎越來越無力...那麼到底該說些甚麼才能鼓勵患者的復健動機,督促他們努力進步呢!?
Kubler-Ross的悲傷的五個階段:大家可能有過失戀、親人去世、車禍、經歷了像921大地震那樣的事件、發現自己得了癌症或染上愛滋……等悲傷、災難性事件。
一開始我們可能對於這樣的結果無法接受、歇斯底里,可是經過了一段複雜的心理變化,最後是否還是走了過來呢?有沒有發現每一次經歷這類型的事件,總會有差不多的進程呢
長照2.0中,撥打1966申請居家長期照顧服務,職能治療師提供日常生活訓練,無障礙輔具評估建議。在社區有預防延緩失能、失智團體,改善失智、失能長輩的生活。
這次的參訪的5個單位中大部分屬於小兒領域,參與介入的過程,觀察治療師與個案和家屬的互動,對於小兒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這次很幸運能夠實地參訪醫院和不同機構,也從參訪中看見職能治療的角色和更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優點。
最簡單的方法描述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的區別那就是物理治療師看重的是如何治療疾病本身,而作業(職能)治療師看重的是如何把疾病或者殘疾與生活互相協調!PT試圖通過增加移動性,矯正骨骼和關節或減輕疼痛來改善損傷本身。 OT幫助身患損傷的患者完成必要的日常任務。這樣做可能涉及應用新的工具和技術。
媽媽手,又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成因大多是過度使用大拇指,例如新手爸媽或著手機滑鼠使用者,初期症狀為大拇指基部緊繃,嚴重者會引起疼痛或手麻等情況。本篇告訴你如何透過復健運動、拉筋按摩、自我舒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