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復健 – 動作訓練功能改善生活障礙!
中風後的肢體偏癱造成動作障礙,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專注訓練肌肉力量就可以重獲動作能力。事實上中風是大腦神經的損傷,應該更專注於神經與肢體的連結,透過復健刺激腦部神經重組或再生,幫助大腦重新掌握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
中風後的肢體偏癱造成動作障礙,許多人誤以為只要專注訓練肌肉力量就可以重獲動作能力。事實上中風是大腦神經的損傷,應該更專注於神經與肢體的連結,透過復健刺激腦部神經重組或再生,幫助大腦重新掌握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
中風後,用想像的也能復健嘛!?其實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心像練習有助於大腦與肢體的連結,在腦海中仔細想像每個一步驟環節,能夠對大腦的動作皮質,增加體感覺刺激與視覺印象,進而改善中風患者肢體動作功能。
中風後的患者有七成都有動作障礙的後遺症,造成日常生活上許多不便,學者研究有效的復健療法,在日常生活中限制健側肢體的動作,讓患側肢體參與日常生活有效改善中風患者肢體偏癱的問題!
有肢體動作功能障礙的中風患者在居家活動、日常生活時,通常會為了方便而使用健側肢體,甚至忽略患側肢體的存在,往往因此失去了讓患側肢體動作功能進步的最佳機會。
中風患者發病後會經歷半年的住院時間,接受密集的復健與治療,但半年一到,因為健保制度及給付的限制,會讓患者面臨返家改為門診復健,還是轉院繼續住院復健的難題,其實兩者皆有其優缺點,沒有絕對的選項,我們必須依照患者的情況、家屬的立場、醫療給付的限制做通盤的考量,到底兩者之間有何差異,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職能治療哪裡找?現在可以直接到職能治療所,就會有非常專業的職能治療師可以幫助你。這裡整理了全台灣各地的職能治療所,方便民眾尋求職能治療的服務唷!
小兒OT關心兒童在家庭、學校和社區環境中的日常表現(生活自理、學校適應、學習、遊戲技巧和人際互動),精通教科書中所有知識(兒童發展、動作能力、書寫、認知、社交互動、情緒控制、感覺統合、注意力及視知覺),陪伴所有兒童快樂地成長,這篇網頁蒐集了關於兒童職能治療師的臉書粉絲專頁,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都進去大力地給他按個讚!
水腫是什麼?又稱浮腫,是指人體皮下空腔因體液異常堆積所產生的腫大症狀,是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為臨床常見症狀之一。
鏡像治療是近幾年來常見的治療中風患側動作,藉由透過看著鏡中的視幻覺,刺激大腦細胞的神經可塑性,到動作功能恢復的目的,但是具體來說該怎麼做呢!?這次很幸運獲得阿源學長~【阿源師。治療日誌】的同意跟大家分享幾個鏡像治療的重點~
中風後常有半側肢體偏癱的後遺症,常常聽到有人說要大量練習患側邊才能夠使得患側邊動作表現進步,事實上根據許多臨床研究證實,讓健側邊的肢體一起參與(好手帶壞手),執行對稱性的雙側動作訓練,也可以促進大腦的神經恢復,改善動作表現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