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照顧-家人中風怎麼辦? 腦中風照顧心得

媽媽8/2發病入院至今,從情況非常不樂觀,右邊全癱到目前,感謝天地!她現在已經可以自己慢慢走路不需要人扶,自己上廁所,自己站著刷牙(電動牙刷)洗臉,自己坐著洗澡.....能說話了!只是語言表達有點障礙,人事物的認知有點問題!她幾乎是快全身而退的那少數幸運兒!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奇蹟,但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給大家參考〜
媽媽8/2發病入院至今,從情況非常不樂觀,右邊全癱到目前,感謝天地!她現在已經可以自己慢慢走路不需要人扶,自己上廁所,自己站著刷牙(電動牙刷)洗臉,自己坐著洗澡.....能說話了!只是語言表達有點障礙,人事物的認知有點問題!她幾乎是快全身而退的那少數幸運兒!我不知道這算不算奇蹟,但我想分享一些小心得給大家參考〜
中風病人約有兩成有垂足的後遺症,病人的腳掌無法自行抬起,行走時腳底板會拖地,甚至是翻腳刀,增加跌倒風險。原因可能是小腿肌肉無力或是肌肉張力過高,除了穿戴足踝輔具之外,藉由復健運動重新學習控制腳掌動作也是有效改善垂足的治療方式。
腦中風是台灣造成障礙、生活失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腦中風後影響的後遺症例如動作感覺認知平衡語言等障礙造成許多生活工作上不便的後遺症,那到底什麼是腦中風前兆又該怎麼預防呢?
肌肉緊繃是中風、或是腦傷病人很常見的困擾之一,而這篇主要只是希望讓大家更了解什麼是肌肉張力,以及應對的策略!
這個問題算是臉書中風社團的老問題了,很多家屬都有表示過不管怎麼勸說都沒有用,不過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要改成該如何引發患者自己願意復健的動機。
手拉架,是公園裡甚至治療是常見的復健器材,安裝在家中也很方便,但卻不適合中風病人復健,不僅沒有幫助動作恢復的效用,錯誤使用還有可能會會增加肩膀疼痛的風險。
如果有一天手指沒有辦法抓住物品,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如何呢?日常生活有七成的活動需要倚靠手指抓住工具來完成,例如拿筷子吃飯、使用牙刷刷牙,這些對於一般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於頸椎損傷的傷友卻是十分困難的。
在臺灣,中風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症狀,許多病人每天都會到復健治療室報到。然而,有些人在努力復健的過程中,似乎並未感受到明顯的進步。因此,我們今天將分享一些簡單的中風觀念,希望可以幫助身邊有中風的親友,或者是已經在努力自己復健的朋友。中風是由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部分腦神經壞死,因此造成身體功能受影響。這是一個複雜的疾病,但通過正確的復健方法,我們仍然可以提高復原的機會。
脊髓是神經傳導中樞,如果意外損傷的話會影響到身體的動作功能,特別是第六節頸椎(C6)脊髓損傷的患者會影響到手指的抓握功能(grasp),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吃飯、刷牙等事情都需要他人協助,透過輔具可以讓傷友能生活自理,減少他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