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風臨床指引-復健與恢復原則(潛能、強度、目標、自我管理、自我訓練)

本文參考自英國與愛爾蘭國家腦中風臨床指引,深入探討復健的核心原則及其提供方法。想了解更多臨床醫療護理照顧等指引,請參考原始文獻。

醫療臨床人員應全力協助中風患者達到並維持最大程度的獨立性、全面的身體、心理、社會及職業能力,並促使其充分融入及參與生活各個層面。

中風復健原則 – 復健潛能

復健潛能的概念對中風患者至關重要,它涉及到患者是否願意接受復健訓練,以及復健過程的成效。因此,我們不應該輕易斷言某位患者「無復健潛能」,因為復健恢復不僅僅是動作進步,還包括生活適應、心理健康、中風教育、社會參與、併發症管理和護理需求等多方面的改善。

中風後的恢復是一個漸進的動態過程,早期不應過早定論其復健計畫。面對併發症如認知障礙或感覺問題,我們應該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和目標,選擇合適的復健計畫,如住院治療或早期出院支持,讓患者在適合的時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復健方案。

建議:

  • 中風患者應該被認為任何時間點都能透過復健進步
  • 中風患者與照顧者應該與醫療團隊合作,針對個案目標及興趣制定復健計畫
  • 多專業醫療團隊應考慮所有可能的方案,滿足動作能力、生活自理、心理健康、認知功能、心理健康、工作、教育、社會參與、照護需求、管理併發症和護理需求

中風復健原則 – 復健治療的強度

復健是一長期且適應性的過程,要實現最佳恢復,關鍵在於持續且有目的的功能性練習。雖然目前針對中風對心理、認知和感覺影響的治療強度的證據較少,但增加治療劑量—包括次數、持續時間、和頻率—普遍被認為能改善恢復效果。

重要的是,治療內容必須有效,訓練必須要基於功能性任務的練習和實際練習尤其關鍵。

這意味著,比起僅僅增加與治療師指導的時間,患者在復健期間的自主練習量更加重要。

為了促進這種文化和流程的改進,需要臨床醫生、治療師和照顧者合作,提供多樣化的復健方式,如監督練習、小組練習和自我練習,以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並最大化恢復效果。

建議:

  • 復健治療強度與持續時間
    • 目標導向:具有運動恢復目標的中風患者應每天接受至少3小時的多專業治療,包括由治療師提供或監督的運動或功能練習。
    • 個別化復健計畫:考慮到併發症、體耐力、中風後疲勞、目標和興趣,復健計畫應因人而異。治療加上練習可分散至一天生活中,累計至少3小時的運動/功能治療。
    • 支持全面活動:針對無法忍受每天3小時治療的患者提供生活訓練安排計畫,將練習分散至一天生活中,以確保他們能夠參與治療並盡可能積極活動,支持患者每天保持活動長達6小時,包括復健訓練、自我照顧和參與日常或是休閒活動等。
  • 復健服務提供
    • 個人化治療:提供一系列個人化的一對一治療、結構化的半監督練習和團體訓練。
    • 足夠的復健空間:確保有足夠的復健空間,如健身房、功能練習區(廚房、浴室、臥室)。
    • 復健衛教:確保復健強度包括對中風患者及其家人/照顧者的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困難以及恢復過程。
  • 早期治療
    • 在中風後的前兩週內,應包括每天頻繁、短期的介入,通常應在中風發作後24至48小時內開始。

中風復健原則 – 設定目標

在復健中設定目標是關鍵步驟,不僅對中風恢復重要,也助於降低其他健康風險,避免二次中風或其他疾病,如減重或戒菸。

此過程讓中風患者與其家人或照護者和中風團隊共同參與,設定既具挑戰性又有個人意義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目標設定過去多由治療師主導,注重具體可量化的結果,但現在更強調以病人為中心,推動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提高自我效能,強調隨時間調整目標,以滿足患者變化的能力和動機。

建議

  • 中風患者應積極參與他們的復健過程,包括:
    • 確保他們對恢復的感受、願望和期望被理解和認可;
    • 參與設定目標的過程,除非他們選擇不這么做,或因認知或語言障礙嚴重而不能參與
    • 幫助他們理解設定目標的過程,並定義及表述他們的個人目標。
  • 應幫助中風患者確定目標,這些目標應該:
    • 對他們來說有意義且相關
    • 具有挑戰性但是可實現的
    • 包括短期(日/週)也包括長期(週/月)的目標
    • 可以被具體記錄下來,有明確的、時間性的和可衡量的成果目標的達成要以一致的方式被測量和評估
  • 應支持中風患者參與並執行他們復健目標和自我管理

中風復健原則 – 自我管理

心理因素,特別是自我效能感,對中風康復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自我效能感,即個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或信心。

自我效能不僅與行動能力、日常生活活動和生活品質呈正相關,還與中風後憂鬱症狀呈負相關。這表明,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強中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升其獨立性和生活品質。

自我效能感與患者的情緒狀態和自尊密切相關,對其解決問題和設定目標的能力也有顯著影響。因此,自我效能感不僅是中風復健中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許多自我管理計劃中用以衡量結果的標準。

建議

  • 應為中風患者提供基於自我效能的自我管理支持,掌握中風後管理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 低動機或參與度降低的中風患者,應評估其自尊、自我效能或身分和情緒的變化。
  • 應向中風後自尊、自我效能或身分認同有顯著變化的人提供資訊、支持和建議,並考慮以下一項或多項心理介入:
    • 增加社交互動
    • 增加運動量
    • 增加心理社會介入措施。

自我導向治療

自我指導復健(或自我練習)是指促進遠離臨床環境的獨立治療活動的方法,以增加整體訓練治療時間和劑量。根據個人的健康信念、情況、偏好和需求制定個人化計畫對於促進堅持自我練習非常重要

建議

  • 應為中風患者提供教育和資源,以支持他們根據個人的目標和偏好,在復健室之外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自我導向治療。
  • 對於能夠獨立或協助下能遵循治療方案的中風患者,應考慮進行自我訓練,例如,接受約束誘導運動治療、電刺激或生活復能訓練等。
  • 可以考慮使用競爭(與自己或他人)來激勵個案進行自我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