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人不想練?動機式晤談教你點燃復健動力!

中風復健是段漫長又艱辛的旅程,患者常感到疲憊、沮喪,甚至提不起勁。這時候,光靠說教或指令往往效果不彰。動機式晤談提供了一種溫和而有效的方法,能幫助你引導患者從內心深處找到那份想要改變、想要進步的內在動力


👀 這篇文章帶你一步步掌握動機式晤談的實戰關鍵:

  • 什麼是動機式晤談? 為什麼在中風復健特別有用?
  • 四大精神與任務:掌握動機式晤談的核心心法與對話流程。
  • 關鍵技巧:學會正確的問法、聽法、說法。
  • 實用工具:如何運用「重要性與信心尺」引導動機。
  • 應對極度絕望:當動機式晤談遇到難解的抗拒時怎麼辦?
  • 完整對話實例:手把手教你如何引導個案從卡關到啟動。
  • 動機式晤談在職能治療日常怎麼用? 臨床情境快速掌握!
  • 常見錯誤用語:避免無效對話,提升溝通效率。

 

動機式晤談核心心法:不是說服,而是陪走

 

動機式晤談的精髓在於,它相信每個人內心都有一股想要變得更好的力量。你的角色,不是去「說服」患者,而是像一位嚮導,與他們並肩前行,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並選擇自己的道路。

  • 一句話口訣:不是推著走,而是陪著走。
  • 動機式晤談四大精神: 這是你與患者互動時的「核心態度」。
    1. 夥伴關係:我們一起走,不是我拉你走。」與患者平等合作。
    2. 接納: 無條件地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和決定,不帶批判。
    3. 同理心: 真心關懷患者的福祉,理解並分擔他們的痛苦。
    4. 賦能:動機本來就在,你只是引導它出來。」相信患者有能力改變。

 

動機式晤談對話流程:從理解到啟動的四大任務

 

動機式晤談的對話過程是流動的,但通常會經歷以下四個相互關聯的任務,幫助你更有策略地引導對話:

  1. 投入: 建立信任與連結,讓患者感到安全、被傾聽。
  2. 聚焦: 釐清並確定對患者最有意義的復健目標。
  3. 引導: 喚起患者內在的改變動機。這是動機式晤談最獨特、最關鍵的部分。
  4. 計畫: 共同討論並制定具體、可行的行動計畫。

 

動機式晤談關鍵技巧:隨時都能用

 

這些是動機式晤談中最核心的溝通工具,能讓你的對話更有效率,並有意識地引導改變:

  1. 開放式問題: 鼓勵患者多說,提供更多資訊。
    • 範例:如果復健能幫你改變一件生活中的事情,那會是什麼?
  2. 肯定: 真誠地讚揚患者的努力、優勢和進步,強化其信心。
    • 範例: 「您雖然感覺很累,但還是有嘗試動手指,這顯示您很有毅力。」
  3. 反映式傾聽: 映照患者說出或沒說出的意思,讓他們感到被理解。
    • 一句話口訣:我說出你沒說出口的話。
    • 類型與範例:
      • 簡單反映: 「您現在對復健感到動力不足。」
      • 複雜反映: 「您覺得努力了也沒什麼進步,所以感到很灰心。」
      • 雙向反映 (處理矛盾): 「一方面您覺得復健又痛又累想放棄,但是您也清楚如果完全不練,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 擴大反映 (處理抗拒): (個案:「練也沒用,反正我根本不會好起來。」)
        • 治療師:「所以您認為,無論如何努力,您的狀況都絕不可能有絲毫進步,完全沒有任何希望了。」
        • (通常患者會:「也沒有完全那麼糟啦…」)
  4. 摘要: 定期整合患者的發言,特別是他們表達的改變動機,回饋給他們。

 

不同階段怎麼用這些技巧?這樣分就對了!

 

這些關鍵技巧的運用會隨著動機式晤談的四大任務而有所側重,策略性地使用能發揮最佳效果:

  • 投入階段:
    • 開放式問題: 廣泛探索,邀請患者分享感受和故事。
    • 反映式傾聽: 大量使用,尤其是簡單反映和複雜反映,來建立同理心,讓患者覺得被理解和接納。
    • 肯定: 找到並讚揚患者的努力、優點,建立信任。
    • 摘要: 初步整理患者談話,確認連結。
  • 聚焦階段:
    • 開放式問題: 提問以釐清患者最想改變或最重要的目標。
    • 反映式傾聽: 選擇性地反映與目標相關的內容,引導對話方向。
    • 摘要: 整理共同確定的目標,確認焦點。
  • 引導階段:
    • 開放式問題: 核心是引導患者說出改變談話(渴望、能力、理由、需求)
    • 反映式傾聽: 大量使用,特別是雙向反映來處理矛盾,以及擴大反映來軟化抗拒。有意識地選擇性反映改變談話,強化其影響力。
    • 肯定: 立即肯定患者表達的任何改變談話。
    • 摘要: 整合患者的改變談話,讓他們聽到自己的動機。
  • 計畫階段:
    • 開放式問題: 轉向詢問「如何」實踐,引導患者提出具體步驟。
    • 反映式傾聽: 反映患者提出的計畫細節,確認可行性。
    • 肯定: 肯定患者的承諾和每個小步驟。
    • 摘要: 總結最終確定的行動計畫,強化承諾。

 

實用工具:重要性與信心尺

 

這個工具能幫助你量化並引導患者表達對改變的動機。

  • 一句話口訣:問幾分,再問為什麼不是更低。

如何運用?

  1. 提出尺規問題:
    • 重要性尺: 「對您來說,提升手臂力量來拿東西,重要性是幾分?(0-10分)」
    • 信心尺: 「如果您今天決定要努力復健手臂力量,您覺得自己有信心做到嗎?(0-10分)」
  2. 追問關鍵問題:
    • 當患者說出一個數字(例如:4分)時,永遠追問: 「為什麼是 [這個數字],而不是 0 分(或更低)呢?」
    • 這個問法能自然引導患者說出他們內心已經存在的改變理由能力,而不是去辯解為什麼不是更高分。

 

當動機式晤談遇到極度絕望:擴大反映失靈怎麼辦?

 

如果個案在擴大反映後,真的回應「對啊,就是這樣」或者「沒錯,完全沒有希望了」,這表示他們正處於極度灰心、甚至有點絕望的狀態。此時,直接的擴大反映可能讓他們更堅定於負面信念,甚至產生不和諧。你需要立即調整策略,重新回到「同理」和「引導更深層情緒」,而不是繼續嘗試引出「改變談話」。

  1. 立即停止擴大反映,轉向深刻同理和接納:
    • 更深層的反映: 「聽起來,您現在真的感到非常、非常無助,覺得自己被困住了,而且不管怎麼努力,都看不到任何好轉的可能。這份絕望,是不是讓您覺得很難繼續下去?」
    • 肯定痛苦和勇氣: 「面對這樣完全沒有希望的感覺,一定非常非常沉重。即使在這麼絕望的時候,您還是願意跟我說說這些,這真的很不容易,也需要很大的勇氣。」
    • 適度沉默: 給予空間讓個案消化情緒,你的陪伴本身就是支持。
  2. 溫和探索絕望背後的原因與影響: (避免直接提問「為什麼」,以免質問感)
    • 「當您感到完全沒有希望的時候,這份感覺對您的生活,現在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比如,它讓您更不想嘗試任何事了嗎?」
    • 引導回核心價值(間接方式): 「在您最灰心的時候,過去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曾經讓您覺得,即使再困難,也值得努力的呢?那時候是什麼支撐著您?」
  3. 提供自主性和選擇權,避免任何壓力:
    • 「我知道現在對您來說,要看到希望是很困難的。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您手上,您可以選擇要怎麼做。我只是希望能與您一起,找到任何能讓您稍微好過一點點、或感覺有點不同的可能性。」

記住,當個案堅定地說「對啊」,這是一個警訊。這時候,陪伴和理解遠比嘗試引出改變談話更重要


 

動機式晤談對話實戰演練:從「不想練」到「動起來」

 

讓我們透過一個完整的對話範例,感受動機式晤談如何帶領一個疲憊、缺乏動力的中風個案,一步步找到內在動力並啟動小行動。

情境: 李先生,中風三個月,對每日重複的復健感到疲乏,覺得進步緩慢,甚至有些抗拒。

角色: 治療師 vs. 個案


 

1. 投入階段:建立關係,邀請表達

 

治療師: 李先生,您好!很高興今天又見到您。看您今天氣色好像不太好,發生什麼事了嗎? (開放式問題:暖心開場,邀請個案表達)

個案: 唉,別提了。每天都一樣,一早起來就是這些動作,我都快煩死了。練了這麼久,感覺也沒什麼用,手還是動不起來,走路也還是不穩。 (個案展現維持現狀談話)

治療師: 您聽起來對每天重複的復健感到非常厭倦,而且覺得努力了這麼久,進步似乎不如預期,讓您有些灰心。 (複雜反映:同理疲憊與挫折感,讓個案感到被理解。一句話口訣:「我說出你沒說出口的話。」)

個案: 對啊!就是這樣!看著我的手,還是這樣,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為什麼而練。有時候真的覺得,不如就這樣算了。

治療師: 您現在的感受是,不知道繼續復健的意義在哪裡,甚至有時候會想放棄。 (簡單反映:再次確認感受,強化連結)


 

2. 聚焦階段:找到改變方向與核心價值

 

治療師: 確實,復健是一條漫長的路,感到疲乏是很正常的。我想了解一下,對您來說,如果有一天您的手能再靈活一點,那對您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意義? (開放式問題:從疲乏轉向個案的願望,開始聚焦核心需求)

個案: 意義喔… (沉默了一下) 我以前很喜歡畫畫的,現在筆都拿不穩,別說畫畫了,連簽個名都困難。如果手能好一點,我希望能再拿起筆。 (個案表達出明確的渴望)

治療師: 拿起筆再畫畫,那對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是拿筆,更是找回您過去的興趣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肯定 + 複雜肯定:肯定個案的願望和背後的核心價值)

個案: 是啊,那對我來說真的意義重大。我以前是個畫家,現在這樣,覺得自己好像失去了一部分。


 

3. 引導階段:點燃內在動機與信心

 

治療師: 所以,雖然復健的過程很辛苦,但您內心深處還是渴望能恢復到可以再次畫畫的狀態,重新找回那個屬於藝術家的您。 (雙向反映:同時反映辛苦與渴望,突出內心矛盾,引導改變談話)

個案: 嗯… 如果真的能再畫,再辛苦也值得吧… 只是… 真的辦得到嗎? (他低頭看著自己的手,語氣有些遲疑) (個案展現矛盾心理:渴望與對能力的質疑)

治療師: 您有些渴望和意願,但同時也在質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到。李先生,如果我們把復健畫畫這件事,從 0 到 10 分來評估,0 分代表完全沒有信心,10 分代表非常有信心,您現在對自己能再拿起筆畫畫,信心有多少分呢? (雙向反映後,導入信心尺,評估信心)

個案: 大概… 3 分吧。

治療師: 為什麼是 3 分,而不是 0 分呢?是什麼讓您覺得自己還有這 3 分的信心? (關鍵追問:引導出能力談話。一句話口訣:「問幾分,再問為什麼不是更低。」)

個案: 因為… 我雖然手很僵,但有時候復健師教的一些小動作,我還是能感覺到手指有那麼一點點動,雖然很慢很微小。而且,我以前學畫畫時,也是從零開始,當時也是每天練,才能把畫畫好。 (個案表達出能力和過往「採取步驟」的經驗)

治療師: 我聽到您說,即使是很微小的動作,您還是能感受到手指的進步,而且您也想起以前學習畫畫時,自己是如何透過每天練習而成功的。這顯示您是一位很有毅力、並且能夠堅持不懈的人。這些毅力和堅持的特質,正是在復健這條路上最重要的力量。 (肯定 + 摘要:肯定個案的優勢和過去的成功經驗,強化其內在特質與自我效能)

個案: (微微點頭,臉上出現一絲光彩)*


 

4. 計畫階段:啟動具體小行動

 

治療師: 看到您對畫畫的渴望和過往練習的毅力,這真的讓我替您感到高興。那麼,從這個 3 分的信心開始,為了讓您能有機會再拿起筆畫畫,您覺得下一個可以嘗試的**「小步驟」會是什麼? *(摘要前述改變談話,然後用開放式問題**從「為何」轉向「如何」,探索具體行動計畫)*

個案: 嗯… 也許我可以試著每天多練習五分鐘手指運動?之前復健師教過,我偶爾會做,但不是很規律。 (個案自己提出具體、可行的行動)

治療師: 每天多練習五分鐘手指運動,這是一個很棒的開始!聽起來很具體,而且很可行。那我們就從這個小步驟開始,看看它能為您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肯定個案提出的計畫,並鼓勵開始嘗試)


對話尾聲與啟示:

這個對話範例展現了動機式晤談的核心精神:**不說服,不對抗,而是透過溫和的引導和真誠的傾聽,幫助個案自己發掘改變的理由和能力。**當個案感受到被理解、被賦予自主權時,他們會更願意為自己設定目標,並為之付出努力,即使只是從一個小小的五分鐘練習開始。這就是動機式晤談點燃內在動力的神奇之處。


 

動機式晤談在職能治療實務上的運用場景

 

在臨床中,動機式晤談並不是一整段完整的對話才叫做動機式晤談,而是融入在你每天和個案說話的每一句裡

  • 當個案說:「我不想練了,今天就先休息吧」,你可以選擇「反映」而不是「糾正」:「你聽起來今天真的特別累,這讓你不太想再繼續練。」(建立連結
  • 當個案說:「我以前可以自己洗澡,現在什麼都做不了。」你可以問:「如果哪一天能自己洗澡,對您來說會是什麼樣的一天?」(轉向願景,引出渴望
  • 當個案在嘗試穿衣時抱怨:「這個鈕扣好難扣,我根本做不到!」你可以肯定:「雖然扣鈕扣現在對你來說很有挑戰,但你還是努力地嘗試了這麼多次,這很有耐心。」(肯定努力,強化能力
  • 當個案對回家後是否能獨立做飯感到猶豫時,你可以問:「你覺得要自己做飯,對你來說有多重要?為什麼是這個分數,而不是更低呢?」(使用重要性尺,引出理由

動機式晤談是一種態度,也是一套技巧,它幫助你從對抗關係走向合作關係,也讓訓練從「你說他做」,轉為「他願意自己前進」。


 

常見說法 vs. 動機式晤談式問句:提升你的溝通效率!

 

新手治療師常會不自覺地使用一些勸說性語句,但動機式晤談鼓勵你轉換語氣,用引導取代命令。

  • 避免這樣說: 「你不練就永遠不會進步啊!」
    • 試試這樣說: 「你覺得如果不練,對你會有什麼影響?」
  • 避免這樣說: 「你不是說你想回家自己照顧?」
    • 試試這樣說: 「所以你希望能自己照顧,這對你很重要?」
  • 避免這樣說: 「你要多練習啊!別偷懶!」
    • 試試這樣說: 「你覺得要達到這個目標,每天可以先從哪些小動作開始練習?」
  • 避免這樣說: 「別灰心!你一定做得到!」
    • 試試這樣說: 「我看到你雖然現在感到沮喪,但你還是願意跟我說,這很有勇氣。你覺得是什麼讓你堅持到現在?」
  • 避免這樣說: 「為什麼不做?」
    • 試試這樣說: 「是什麼原因讓你還沒開始/很難開始這個改變呢?」

下一次,當你聽到病人說「我不想練了」,不用急著說教。

先陪他聊聊他的感覺,問問他「如果好起來,最想做什麼」。

改變的種子,其實早就在他心裡了。

動機式晤談,不是技巧的炫技,而是態度的轉向。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