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根據阿根廷職能治療團隊在《Revista de la Facultad de Ciencias Médicas de Córdoba》2023年第80卷第2期所發表的案例報告所改寫,原文已公開收錄於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資料庫(PMC10443421)。以下內容為忠實翻譯與白話解析,提供對中風復健感興趣的讀者深入參考。
📚 原文連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443421/
🔹摘要(Resumen)
中風所導致的後遺症會影響個人的日常功能表現,限制他在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參與。
本報告記錄的是一位31歲的年輕女性C小姐,因為缺血性中風住進阿根廷的神經復健中心,接受住院式的密集職能治療。治療方式採用「以人為中心」的目標設定模式,訂立短期與中期的生活功能目標,並透過評估工具追蹤她從入院到出院的變化。
結果顯示,透過這些職能治療介入,她不僅提升了日常生活功能,也重新開始參與有意義的日常活動。
🔹前言(Introducción)
中風後的後遺症會因為損傷部位不同而變化,包括偏癱、感覺喪失、視野缺損、吞嚥困難與膀胱控制問題。
如果中風影響到大腦主要掌管語言和動作計畫的那一側(大多數人是左腦),除了手腳無力,還可能出現兩種常見問題:
一種叫做「動作失用」,意思是明明肌肉沒問題、也知道要做什麼,卻做不出正確動作,像是拿牙刷時不會刷、用梳子時方向錯亂;
另一種是「全面性失語」,就是聽不太懂別人在說什麼,自己也很難說出話來,甚至連寫字、閱讀都受到影響。
在中風後的「亞急性階段」(第4週至第6個月),是神經可塑性最強的時期,許多研究指出在這段期間接受跨專業、密集的住院式復健,有助於降低死亡率並提升功能恢復程度。
職能治療的核心目標,是讓病人在生活中可以更獨立,透過具體的活動訓練、環境調整與輔具應用,協助他們重拾自主與生活品質。
🔹個案說明(Caso clínico)
C小姐,31歲女性,因右側中大腦動脈動脈瘤破裂,導致缺血性中風合併出血性。發病後一個月,她被轉至神經復健中心接受住院治療。
入院初期,FIM(功能獨立量表)評分為23分(滿分126),說明她在生活上幾乎完全仰賴他人協助,包括進食、洗澡、如廁、轉位與移動等。
她當時以鼻胃管進食,語言無法表達,無法主動發起或結束對話,理解與互動能力也受限。經語言治療師診斷為全面性失語。
她的右手與右腳幾乎無法自主控制,且出現嚴重的動作失用,無法正確使用日常物品。經TULIA動作失用測驗評估為重度失用。
此外,她雖能維持活動節奏與時間上的組織能力,但在空間與物件的操作順序安排方面仍有困難。
在社交互動方面,她能看著對話對象並做出回應,但無法主動發言或維持語言互動。
🔹介入方式與階段性重點
C小姐每天接受約5小時的跨專業治療,其中包含1小時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語言治療、音樂治療與認知復健密切合作。
📌介入目標:
- 提升在基本生活活動中的主動參與(如如廁、清潔、穿衣)
- 協助右上肢(患側)重新參與日常動作
- 在監督下參與工具性日常活動(如備餐、整理物品)
📌職能治療內容(依時間推進):
- 第1月:針對基本日常生活活動進行策略訓練,並與家屬說明所需協助等級。
- 因右肩半脫位,進入8週復健計畫,包含肩部關節固定與功能性電刺激,與物理治療合作執行。
- 第2月:增加動作與處理能力,讓她在進食與清潔等活動中能更主動參與。治療師製作了粗柄餐具、重新設計洗手間的動線與物品擺放位置。
- 與語言治療師合作,訓練她使用手機內的替代溝通App(CAA),幫助她有功能性地表達需要。
- 第3月:開始右手感覺-動作再教育,實施14天連續侷限誘發訓練(CIMT),並透過Motor Activity Log紀錄前後變化。
- 第4月:強化時間、空間與物品管理能力,練習如備餐、桌面操作、文具分類等實際任務,鼓勵右手自然參與。
🔹評估結果與成效變化
- FIM功能量表從23分進步至109分(滿分126)
- Motor Activity Log:右手使用頻率由0.24上升至3.03,使用品質由0.55上升至2.5
- 監督等級從全天陪同降至白天間歇性監督,不再需要實質肢體協助
- 能主動以右手進行進食、清潔等生活活動
- 能理解複雜語言、以語言與App進行互動表達
- 可在監督下參與工具性日常活動,如備餐、購物與家事操作
🔹討論與結論
這篇報告與現有文獻一致,支持以下觀點:
- 職能治療能有效促進中風後日常活動能力與生活參與度提升
- 在亞急性階段(第4週至第6個月)進行跨專業、密集、以人為本的治療,有助於提升復原潛力
- 活動導向、個別化、功能性任務訓練,能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建立實用技能,並於出院後維持參與
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中風後的功能恢復並非只在於肢體角度與力量,更關鍵的是「能否再次參與生活」──這正是職能治療的核心價值。
📚 參考資料
Buzzelli C, Zerboni C, Domínguez S. Intervención de Terapia Ocupacional en la rehabilitación neurológica subaguda luego de un accidente cerebro vascular: Reporte de caso clínico. Rev Fac Cien Med Córdoba. 2023;80(2):153–155.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443421/

職能治療師、吱吱復健創辦人,《中風復健這樣做》作者。專長中風復健與帕金森動作訓練,分享實用經驗、輔具應用與長照照顧技巧(如失智、骨折、衰弱、臥床長輩復能)。
若你在復健上卡關,也歡迎透過私訊一起討論適合的方式。